《土工基础》是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土木建筑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以刊载有关岩土工程实录、地质勘察技术、土工测试方法、土力学及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地基基础工程处理、各类型桩基以及岩土工程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新发现等方面的文章为主要内容。其中还将针对省市的城乡建设现代化、特别对沿江滨湖地区的沼泽沟塘的软土和一般填土用作地基基础问题的理论阐述并经验介绍。衷心希望由于本刊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提高土工基础科技水平,促进工业、民用建筑的建设速度快、质量优、消耗低、经济效果好,而裨益于国家建设。
2024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2-29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工程实录
某路堑边坡楔型滑动机制分析
周效民, 许宝田, 曹 越, 王秋杨
2024 (1):  1-5. 
摘要 ( 88 )  
某路堑边坡在开挖6年后发生滑动,为研究边坡的滑动机制,根据其滑动前、后野外调查和岩体物理力学试验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岩体破坏模式为楔型体滑动,开挖和降雨加速了边坡岩体的风化,XRD试验发现,与新鲜岩石相比,风化后岩石中粘土矿物成分增多,导致岩体强度下降。基于Barton-Bandis强度理论,确定了岩体结构面的强度参数,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风化结构面控制下的边坡稳定性。基于两种楔型体结构面水压力模型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水压力的提高,边坡楔型体稳定性逐渐下降,最终导致边坡滑动。最后依据滑坡机制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优化设计与分析
丁龙翔
2024 (1):  6-10. 
摘要 ( 65 )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基坑稳定性分析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以广州市某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了该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并对该支护结构稳定性进行验算,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基坑支护结构安全性存在较大富余,为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提出两种优化方案,比较可得方案一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更为经济,建议对基坑顶部采用1∶1放坡并拆除第二道混凝土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南北两侧放坡与排桩加内支撑支护两种不同支护方式,需要考虑过渡段的设计,建议多施工3~5根灌注桩作为渐变段,这样放坡和支护桩可以渐进过渡,提高基坑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桩孔上口的防护措施
申寿长, 陈建忠, 陆景华
2024 (1):  11-13. 
摘要 ( 27 )  
桩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具有适应性广、单桩承载力高等优势,适合各种地层。桩基施工过程中,孔口坠落是很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在伤亡事故中占很大比例,而针对桩孔上口的防护措施却没有具体规定。通过参考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桩孔上口设置防护网、搭设防护栏杆和在栏杆上悬挂安全标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种桩孔上口防护措施。该防护措施能做到对桩孔上口的良好防护,满足后续桩孔检测需要,同时取材方便,坚固耐用。通过严格落实,降低了孔口坠落风险,提高了安全施工的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滨海软弱地层深基坑扩大头锚索受力变形特性
刘凯, 李文辉, 耿林, 张文斌, 孙伟青, 袁敬强
2024 (1):  14-19. 
摘要 ( 41 )  
针对滨海地区回填土及淤泥质土等软弱地层基坑支护技术难题,采用高压旋喷扩大头锚索、普通预应力锚索及钻孔灌注桩对深基坑工程进行支护。在扩大头锚索施工过程中,采用套管跟进钻孔穿越易塌孔段、钻孔与锚索安装同步施工、钻孔注浆与高压旋喷注浆一体化施工等工艺,有效解决了滨海软弱地层钻孔坍塌及锚固力不足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锚索承载能力验收试验,试验表明高压旋喷扩大头锚索在滨海软弱土层中能够提供足够的拉拔荷载。同时,对验收试验中出现的锚索伸长量值小于自由段理论伸长量值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分析,指出锚索自由段摩阻力偏大、自由段注浆体的锚固约束、锚头位置局部摩阻与嵌固作用是导致锚索拉拔伸长量值偏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厚强透水地层基坑开挖涌水事故处置及原因分析
赵琪琪
2024 (1):  20-23. 
摘要 ( 24 )  
以福州某在建地铁车站为例,阐述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涌水事故的处置过程及原因,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深厚强透水地层具有水量大、渗透性强的特点,坑底已做封底加固致使加固层下方水层具有承压性,基坑开挖在满足承压水抗突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施工前应通过抽水试验充分考虑加固层是否存在薄弱部位,开挖过程中需保证降水井的正常运行,出现涌水事故能够防止险情扩大。若监测数据变化较大应及时进行覆土回填,保证基坑安全,回填后对涌水部位封堵注浆,确保险情得到控制再进行开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铁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老旧隧道方案设计
蒋 磊, 陈 立, 陈 松
2024 (1):  24-28. 
摘要 ( 15 )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新建地铁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老旧铁路隧道的工程越来越多。结合既有老旧京广铁路隧道所处的复杂地质环境及其结构受损、漏水严重等现状,分析了长沙地铁7号线铁道学院东站~雨花亭站区间穿越该老旧隧道的线路方案比选过程,并通过数值模拟等手段对西线上穿盾构、暗挖及明挖等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入比较。在综合考虑与其他工程的冲突及线路坡度问题后,选择了西线上穿方案;基于对下部既有老旧隧道扰动最小,并有利于对既有老旧隧道长期保护的考虑,选择了明挖施工。该工程方案设计可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短桩在深厚软土条件下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熊海明, 周军要, 陈 双, 张 伟
2024 (1):  29-34. 
摘要 ( 23 )  
针对深厚软土条件下的深基坑,设计一种安全经济的支护方式是工程师比较关注的。以广州地区某一实际工程为依托,从设计思路、计算和监测等方面对长短桩在深厚软土条件下深基坑支护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一般在软土条件下悬臂支护桩桩顶水平变形是难以控制的,局部开挖至支撑梁底部采用被动区加固控制桩顶水平变形是非常有效的措施。②基坑坑底位于软土层中,基坑必须采用排桩+内支撑支护时,在考虑其他方面不能优化的情况下,长短桩间隔布置是比较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③基坑支护采用长短桩布置时,可采用“只考虑长桩作用计算整体稳定性,短桩与长桩一并考虑计算配筋”简化计算模型,通过该实例,该计算模型可应用于实际工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沉降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季 伟
2024 (1):  35-40. 
摘要 ( 19 )  
针对盾构机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问题,以南京地铁7号线高庙路站至永初路站盾构区间下穿既有宁和城际永初路站为研究对象,采用 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基于现场实际监测,分析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车站沉降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机在高富水粉细砂地层中掘进时,由于对周围地层扰动等原因,土体应力状态改变引起既有结构沉降变形;通过选择合理范围的地层加固、合理土压力值的设定以及减少停机时间等措施,同时控制好盾尾同步注浆、衬砌与地层间隙注浆填充,可以有效控制盾构施工引起的既有结构变形和地表沉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基坑开挖对邻近高速地铁隧道变形分析
胡传家, 尹荣玉
2024 (1):  41-45. 
摘要 ( 27 )  
随着城市的发展,深基坑的开挖卸荷不可避免会对邻近地铁隧道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甚至影响隧道的安全使用。基于北京某邻近隧道的深基坑开挖工程,提取了隧道的沉降、收敛和轨道轨距的监测数据,并比对有限元软件模拟的基坑开挖不同工况处隧道位移结果,给出了深基坑开挖下邻近高速地铁隧道的变形情况。研究表明,基坑开挖会给隧道带来一定的沉降和收敛变形,且隧道距离基坑越近,隧道的沉降变形和轨道轨距位移越显著,及时做好基坑支护的工作,可减小邻近隧道的变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治理
温辉波, 张帮鑫, 龙春宇, 许智威
2024 (1):  46-50. 
摘要 ( 13 )  
为治理某高速公路变形边坡,结合边坡智能远程安全监测路联网系统,采用北斗GNSS和表面位移传感器监测边坡变形趋势,基于实时监测数据进行边坡稳定性状态动态评估,确定加固方案;通过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成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边坡稳定状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加固方案的可行性;在加固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边坡稳定性状态动态评估结果,调整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保障施工安全。研究表明,实时监测数据可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加固方案及其效果评价、保障施工安全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跨度桥梁大型沉井基础施工下沉安全稳定分析
杨智, 郭明伟, 徐安, 蒋凡
2024 (1):  51-56. 
摘要 ( 16 )  
高效平稳下沉是大跨度桥梁沉井基础施工下沉的目标。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锚碇陆地大型沉井基础工程为背景,为确保大型沉井在下沉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针对下沉过程中五种典型工况,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各工况沉井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特征,并结合沉井下沉系数,确定了不同工况对应的沉井下沉系数值,可用于指导沉井基础施工。计算结果表明:沉井基础在五种典型工况下的变形和应力特征均在设计许可范围内,同时与以往采取一个阶段过程的下沉系数计算相比,根据具体工况计算的下沉系数更能够反映当前状态下沉井接高及下沉后的安全和稳定,可为沉井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工程实践
郑威, 王海成
2024 (1):  57-61. 
摘要 ( 14 )  
某深基坑工程地处武汉市深厚软土地面沉降重点防控区,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深厚砂层中赋存高水头承压水,基坑开挖已经揭露承压水含水层。项目地处主城区,施工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复杂,对基坑变形比较敏感,环境保护要求高。通过采用安全有效的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方案,采取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预防基坑发生渗流破坏,较好地控制了基坑支护体系的变形,避免了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结合项目特点采用受力性能合理的圆环形桁架式内支撑,释放更大场地空间,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全过程基坑监测,为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运行提供信息化支撑,保证了基坑的平稳运行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徐州某基坑工程钢筋混凝土支撑布设方式研究
沈荣锋, 杨宁,
2024 (1):  62-66. 
摘要 ( 18 )  
钢筋混凝土支撑是基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支撑类型,而工程中常因布设不当造成支撑受力不合理、造价不经济,因此对钢筋混凝土支撑布设方式进行分析具有实际意义。以江苏徐州某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空间整体协同有限元计算方法,对不同支撑布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角撑重叠区产生了支撑力叠加,致使腰梁受力加大,桩身位移指向坑外,而角撑重叠区彼端则位移指向坑内且较大,基坑四周变形不协同。因此,基坑支撑布设过程中应力求避免交叉重叠,对于一般矩形基坑,宜采用角撑+对撑的形式以期基坑四周协同变形。通过对混凝土支撑布置方式研究,可为类似的基坑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方基坑施工既有隧道变形演化特征分析
张磊, 章舒展, 渠成堃, 李瑛, 李长俊, 陆钰铨,
2024 (1):  67-70. 
摘要 ( 14 )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越来越高,既有隧道上方基坑的变形特征对于施工安全和支护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托杭州天目山路改造项目,基于基坑与下方既有隧道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基坑施工过程中本基坑及旁侧基坑的地表沉降等特征规律,并监测获得了下方既有隧道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道床沉降变形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合理的围护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周边沉降变形,在上方基坑加固阶段,下方既有隧道受影响最大,产生了较大的沉降变形,而加固后的施工阶段变形反而较小。研究结果对于施工设计与风险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土压力不平衡条件下深基坑空间效应研究
曹 明
2024 (1):  71-75. 
摘要 ( 12 )  
对于基坑周边土压力不平衡条件下的基坑支护体系,传统的基坑开挖计算理论和常规的基坑工程设计软件无法充分考虑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空间效应。以武汉某深基坑工程为例,运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精细化模型,计算支护体系及周边环境的位移场及应力场,分析地形起伏、施工荷载不均匀分布等因素引起的不平衡土压力对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承载变形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平衡土压力对基坑承载变形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基坑在不平衡土压力作用下可能会整体向一侧倾斜;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基坑长边与短边互为支座,但长边对短边的支撑效应要比短边对长边的支撑效应更加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下水位升降对高层建筑地下结构损伤问题研究
白俊峰, 刘新龙, 付旭, 李茜, 尹宝银
2024 (1):  76-80. 
摘要 ( 23 )  
为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高层建筑地下结构损伤的影响,从地下水对桩基的侵蚀、地下水上升对地下结构损伤问题、地下结构沉降问题、地下结构系统协调变形问题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①地下水位变动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上升后水位恢复过程等,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相关实验和模拟研究;②对地下室合理设计,及时减轻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影响;③地下水位变化会造成地基发生沉降,使得地下结构出现不规律变形;④设计中考虑构件之间相互作用会对实际工程计算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灌注桩后注浆工艺探讨
刘方
2024 (1):  81-85. 
摘要 ( 14 )  
软土地区建设难度大,地基处理作为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最终成败,而其地基处理技术是否完善与合理,直接关联着施工质量水平。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其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作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重点技术,其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虽然该工艺理论不断完善,但实际施工中要实现其理论要求与实际施工达到的效果相一致是比较难的,因此有必要针对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工艺开展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综合评价
赵盛男, 冷玉坤, 刘学光
2024 (1):  86-89. 
摘要 ( 16 )  
土的触变性是对土体扰动后强度恢复的一种描述,为了更准确的对土体强度恢复程度进行判别,提出触变性综合评价方法,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触变性强弱进行研究。考虑影响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的因素,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构建以含水率、孔隙比、灵敏度为研究对象的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判断各因素各水平对触变性影响的强弱。结果表明,含水率、孔隙比过高抑制与触变性的关联度,灵敏度过大促进与触变性的关联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剪切过程中锚杆轴力和剪力演化规律研究
刘顺昌, 李黎, 徐德馨, 朱林锋, 田建林
2024 (1):  90-95. 
摘要 ( 15 )  
针对加锚结构面剪切过程中锚杆轴力与剪力演化及贡献的问题,基于FLAC3D软件开展了加锚结构面直剪实验。用pile单元代替传统的cable单元模拟锚杆,研究剪切过程中锚杆轴力、剪力的分布及演化特征,并分析了锚杆直径、锚杆倾角、围岩强度对锚杆轴力与剪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结构面处锚杆剪力与轴力达到最大值,在两端很小,剪力在位移较小的情况下就达到一个较大的值,轴力的发挥则相对滞后,锚杆在结构面两侧约5D范围内形成两个“塑性铰”点,塑性铰点间锚杆存在变形剧烈的“拉剪区”。②结构面加锚后峰值剪切强度提升约70%,锚杆对结构面的加固作用可以等效为增加了结构面的粘聚力。③随着直径的增加,锚杆的剪力有明显的提升,轴力反而减小;锚杆倾角为60°时,轴力与剪力换算得到的结构面等效抗剪强度最大;相比较软岩,硬岩更有利于锚杆轴力与剪力的发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爆倾向性评判
马池帅
2024 (1):  96-102. 
摘要 ( 13 )  
以典型硬岩—N~J水电站TBM引水隧洞砂岩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能量耗散的硬脆性岩石损伤模型,并基于能量原理进行岩爆风险评判,主要结论如下:①从能量的观点和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定量跟踪分析了岩爆孕育过程中的能量积聚情况,综合脆性指数和能量判据,提出基于能量原理的修正岩爆判别指标Prb。②应力强度比指标、能量指标和修正能量指标在掌子面在监测断面前后1倍洞径范围均剧烈变化,有发生强烈~极强岩爆的可能;与最大主应力垂直方向上,修正岩爆能量指标与原能量判据类似,相应的岩爆爆坑位置与另外两个判据差别不大,但岩爆范围预判更为准确;与最大主应力平行方向上,原应力判据判别为无岩爆,原能量判据则判别为中等岩爆,而修正判据判别为弱岩爆,与原应力、能量判据相比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水率对钢-高原冻土界面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琼吉
2024 (1):  103-106. 
摘要 ( 8 )  
结构物与高原冻土界面性状的研究对于高寒地区桩基础的修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分析土体含水率对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高原土体与钢的界面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当土体含水率在小于最佳含水率时,剪切应力随剪切位移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剪应力-位移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来表达。在土体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时,剪切应力呈现强化-衰减-残余稳定的变化规律,剪应力-位移关系可用分段函数拟合。界面抗剪强度和界面残余强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加,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随含水率的增大,界面摩擦角逐渐减小,而界面黏聚力在最佳含水率附近达到最大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桃舟古滑坡工程地质特性与稳定性分析
席人双
2024 (1):  107-111. 
摘要 ( 15 )  
古滑坡年代久远、成因复杂且不易查明,当工程活动经过时,由于人为扰动的影响,古滑坡极易复活,对工程带来严重危害。以桃舟古滑坡为例,采用钻探和物探相结合的方法对古滑坡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获得了该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该滑坡为中厚层巨型滑坡,成因为堆积体牵引式滑坡。根据勘察资料分析滑坡特征,识别了影响古滑坡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地形条件、连续降雨和地下水以及人类工程活动。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古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古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然而由于滑坡体主要为松散堆积体,由局部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古滑坡前缘会产生小型的堆积体滑坡。该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相一致,在滑坡前缘见到两处小型滑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对公路选线以及滑坡前缘坍塌体的治理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大裂隙控滑机制及斜坡破坏模式分析
张亚, 刘仕洪, 雷青峰, 方正, 姜波
2024 (1):  112-116. 
摘要 ( 20 )  
以甘龙滑坡为例,基于滑坡灾害与地质构造的实测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长大裂隙控制下的斜坡破坏模式。结果表明:①该滑坡为长大裂隙控制的V型拉剪式滑坡;②滑坡启动后Ⅰ区中部滑体沿长大裂隙切割岩体的临空面顺层滑动,后缘山体受牵引拉裂破坏,滑体遇左缘陡壁的阻挡,随即向滑坡右缘转向,并推挤剪切Ⅰ区前缘坡体,堆积至河道呈“7”型分布;③随裂隙的贯通长度与深度增加,切割岩体长度与深度增加,岩体临空面增大,与层面组合形成的楔形体增大,导致滑坡的边界附近的位移峰值和变形区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一旦发育出的贯通滑面的裂隙,便会形成类似楔形体的滑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勘察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林健安, 严俊峰, 杨新
2024 (1):  117-119. 
摘要 ( 10 )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在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对于改扩建项目工程地质勘察,目前尚无相关规范指导。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传统改扩建勘察方案与“数字勘察”、“绿色勘察”等新技术相结合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勘察项目的重点工作。部分老的纸质资料可以数字化成电子资料重新发挥作用,重新整合,形成一套系统的、全面的、时效性的勘察资料,以符合现阶段勘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理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试技术
基于渗压试验的黏性土渗透特性研究
徐玲敏, 程芸, 李育红, 王菁菁, 苏浩
2024 (1):  120-124. 
摘要 ( 16 )  
土性和孔隙比都是影响细粒土渗透系数的重要因素,为分析孔隙比变化对渗透系数的影响,采用改进型渗压仪对老黏土、冲洪积粉质黏土、滇池泥炭质土进行渗压试验,系统分析了这三种典型土类渗透系数与孔隙比变化关系。试验表明:随着孔隙比的减小,渗透系数均逐渐减小,呈正相关,且呈现幂函数关系,不同的土类,幂指数取值不同。对于老黏土,孔隙比的影响不大,但对于粉质黏土孔隙比的影响较大,对于泥炭质土,其特殊的结构和物质成分起到决定性作用。保山老黏土为1~4,冲洪积粉质黏土为8~29,滇池泥炭质土为6~16。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钻孔灌注桩桩端沉渣的冲洗和注浆处理效果试验研究
樊荣霞, 詹少全, 陈翀
2024 (1):  125-128. 
摘要 ( 12 )  
通过对钻孔灌注桩的桩端沉渣冲洗及注浆处理,改善其承载性状,使之能承受一定荷载。由于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钻孔灌注桩易出现较厚的沉渣,其静载试验的荷载~沉降(Q~s)曲线呈陡降型,总沉降偏大,承载力一般不能满足要求。通过桩顶钻孔,利用高压水冲洗排渣,联合桩端注浆,产生挤密和凝聚固结效应,改善桩端处的承载特性,提高其强度和刚度,减小桩端沉降,提高单桩承载力。基于处理前后的试验数据对比情况,桩端处的承载特性明显改善,对于桩端沉渣缺陷的工程处理应用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与数值模拟分析
陆思莲, 袁金兴, 张烨, 陆敬辉, 王月香
2024 (1):  129-134. 
摘要 ( 11 )  
结合苏州市某基坑工程,分别对基坑施工过程中采用不同围护结构的桩(坡)顶部水平和竖向位移、地下水位及坑外地表的监测结果分别进行了整理,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基坑开挖,不同围护结构的桩(坡)顶水平位移逐渐向坑内侧偏移;桩(坡)顶竖向位移累计绝对值均逐渐增加,各测点的桩(坡)顶竖向位移时程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坑周土体虽出现沉降,但坑外地表沉降累计值不大且在报警值之内。表明采用SMW工法桩、钻孔灌注桩结合三轴搅拌桩及两级放坡结合搅拌桩的支护形式是有效的。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监测结果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表明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合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水量变化对广州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姚腾浩, 戚桂晌, 杨雪强, 黄羡伦, 祝程远, 毛济民
2024 (1):  135-138. 
摘要 ( 12 )  
基于不固结不排水直剪试验,建立了广工大学城区域花岗岩残积重塑土关于含水率与抗剪强度指标之间的试验曲线。试验研究表明:在控制相同含水量与干密度条件下,对花岗岩残积原状土和重塑土进行了不固结不排水直剪试验,当垂直压力小于先期固结压力时,重塑土的粘聚力小于原状土的粘聚力,重塑土的内摩擦角也小于原状土的内摩擦角;当垂直压力大于先期固结压力时,两者的抗剪强度逐渐接近,且在垂直压力大于135 kPa之后,原状土的抗剪强度小于重塑土的抗剪强度,此时重塑土的内摩擦角大于原状土的内摩擦角。在不同含水量的花岗岩残积重塑土不固结不排水直剪试验中,土体的抗剪强度均随垂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土体的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加而显著减小,而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加而稍微减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应变法与钻芯法结合在桩长检测中的应用
孟新秋
2024 (1):  139-142. 
摘要 ( 21 )  
低应变法可以对桩身完整性和桩长进行检测,当对桩长检测结果存疑时,可采取钻芯法进行验证;当要对整个工程桩长进行检测时,可以采用低应变法和钻芯法结合,确定一个波速代表值,当桩身混凝土波速检测值大于该波速代表值时则可以判断桩长短;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低应变法和钻芯法结合实现对复合地基全数CFG桩进行桩长检测,两种方法在桩长检测过程中可以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互相补充;通过钻取的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可以确定桩身混凝土实际强度等级及弹性模量,按混凝土波速与弹性模量和质量密度关系理论公式可以对波速代表值进行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检测结果可以相互印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静压桩压桩力与静载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黎明
2024 (1):  143-147. 
摘要 ( 14 )  
某项目选用12根静压方桩进行破坏性试桩,为工程桩设计提供依据。通过理论计算各单桩理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再换算成标准值(简称理论值)后,与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限值(简称试验值)进行对比,并通过监测压桩过程中压桩力峰值及终止压力,分析理论值与试验值及终止压力的关系,发现对于黏性土为持力层的桩压桩终止压力较试验值小,砂性土为持力层的桩压桩终止压力较试验值大;以黏性土为持力层的长桩基试验值与理论值符合单变量线性回归方程且拟合程度高。观察压桩力峰值出现时桩端所处地层,得出指导工程桩施工的一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山区地基强夯效果检测方法研究
周培峰
2024 (1):  148-151. 
摘要 ( 14 )  
强夯地基施工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多种检测方法验证强夯效果,但多种试验方法周期较长,如何快速判断出强夯效果,及时给出初步检测意见,成为现场检测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某山区强夯地基检测前导试验项目分析,在现场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多道瞬态面波测试等多种检测方法,对强夯地基承载力和密实程度进行评价,并通过对各试验区强夯前后的面波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结合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得出素填土试验区剪切波速与土体密实程度关系,为后期大面积强夯施工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T技术探测岩溶发育及分布的可行性研究
李 靖
2024 (1):  152-156. 
摘要 ( 12 )  
电磁波CT是工程勘察探测溶洞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地下岩溶的发育类型和程度以及其分布特征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武汉某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对场地可溶性碳酸盐进行化学和矿物成分分析,探讨其岩溶类型和发育程度,利用CT技术从岩溶异常点铅直高度、高程分布、与基岩面的空间关系等角度对岩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采用钻孔技术验证探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可溶盐岩结构构造主要为泥灰岩、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矿物成分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场区内岩溶中等发育;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与钻孔揭露溶洞位置一致,岩溶异常点铅直高度主要分布在0~4 m,铅直高度大于4 m的异常点较少;岩溶异常点高程主要分布在-27 m~-13 m,约占总数70%,而受钻孔密度等因素影响钻孔揭露溶洞所占比例为60%;岩溶异常点和溶洞集中分布在基岩面以下6 m内,约占总数的63%,溶洞、岩溶异常点的分布数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T探测岩溶发育及分布是完全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温条件下页岩力学特性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孟祥瑞, 邬忠虎
2024 (1):  157-162. 
摘要 ( 18 )  
以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1011BS电热鼓风干燥箱模拟深部的高温环境,并利用RMT301加载系统试验机开展不同加热温度下的页岩单轴压缩试验。采用岩石真实破裂分析系统RFPA2D—Thermal建立数值模型,模拟页岩在相同温度下的破裂过程。结果表明,温度会显著的影响页岩的抗压强度,从常温开始,随着温度的升高,页岩的最大声发射能量、脆性、峰值强度不断升高,在120℃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降低。200℃的页岩试样在温度处理后产生宏观裂纹,并在单轴压缩过程中扩展、贯穿,是导致其强度劣化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